我的確診日誌:與covid'19相處的時候都在幹嘛

6/14太陽公公出來了,它對我笑呀笑 在這個風和日麗的早晨,病毒隨著陽光的指引,悄悄地走進了我的生命裡。 之前醫生都開玩笑說我是黑數,沒想到這次是來真的。 而這真的稱得上人生中數一數二的一場大病,第一名我還是頒給諾羅病毒。 症狀主要跟感冒大同小異,但唯獨發燒頻率比較高。 前三天下午、半夜都會發燒,而且是正常服用藥物的狀況下。 體溫上上下下,身體忽冷忽熱,瘋狂盜汗。 腦袋也不太靈光,很難做甚麼正事。 隔離期間都在幹嘛呢? 利用清醒的時間,做些片段式的任務。 1. 整理手機相片 透過主題分類相片後,慢慢地摸索出,自己的生活是圍繞在哪些事情上? 同時又有哪部分是被自己所忽略的? 藉此可以重新校正接下來生活該怎麼調整,比起心理測驗來說,這麼做其實更貼近真實的自己。 自己喜歡的事情 自己的交友狀況 自己的家庭狀況 2. 讀書筆記彙整 透過問題為筆記做分類。 世界上的知識像天上的星星一樣,繁不勝數。 智慧隨著年齡而增長,記憶隨著年齡而下降。 當學習的越多,記憶力似乎不如電腦的厲害。 因此如何有效地把知識整理在一起就是一門學問,很多讀書的原因都是在尋求解決的方法,主要分為: 如何去做? 為什麼要做? 因此把讀到的訊息用這兩個框架下去分類,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知識可以應用的地方。 3. 建置網站 靜態式網頁(hugo site),除了有比較快的讀取速度外,還能夠跟自己目前使用的筆記軟體Logseq串聯,大大降低寫完文章上傳到其他平台的排版時間,也能根據自己的需求做頁面的調整。 也就是目前此篇文章所呈現的地方! 4. 撰寫iphone的short cut iphone內建的捷徑功能,就像在使喚助理一樣,把一些重複性的任務寫好,讓手機在自己下令之後,自動幫我們完成任務。 例如:每天天氣預報、鬧鐘、路況、傳訊息提醒父母吃藥,都可以設定在某個時間點自動執行 感謝的人 確診期間被迫關在一個小空間裡面,對於心理而言真的是一大考驗,尤其住在一個沒有網路的地方,無論是自己或是親近的人在相處上都得重新的磨合,找到合適的活動來調劑自己的情緒(舉凡練字、手舞足蹈、打掃、冥想),避免將脾氣轉嫁到別人身上,也深刻體會到尋求他人協助也是種人生必備技能。 感謝老莊幫忙代課。 感謝衛生所的人致電關心。 感謝女友陪我講電話,雖然她自己也被隔離的很痛苦。 感謝爸爸、媽媽、姐姐、妹妹、阿姨、姨丈、朋友投遞物資,讓我可以活到出關。 感謝命運,讓我停下來重新梳理自己、更認識自己,利用隔離的時間將心靈升級成2.0。 症狀每日變化 6/13 女友確診 自己喉嚨癢 快篩陰性 6/14 早上喉嚨有一點痛 快篩兩條線 下午有點偏頭痛、手腳發軟、咳嗽、四肢末端麻麻的 晚上9:00,開始發燒,體溫37度 晚上11:30,體溫37.5度 6/15 半夜12:58,體溫36.9度 早上6:00,退燒後才再入睡 上午11:55,喉嚨癢、咳嗽 下午2:30,鼻塞,身體開始發冷,裹住棉被 下午4:55,發燒38.9度 下午6:00,服用退燒藥 6/16 半夜3:51,發燒37.8度 早上8:30,才入睡 6/17 ...

June 22, 2022 · 1 min · 王冠翔

有沒有一種運動,能讓你不畏辛苦不斷地挑戰著自己

叮叮噹叮叮噹鈴聲多響亮,鐘聲再次想起! 走進熟悉的場地,抬頭仰望那個近在咫尺卻又有點遙不可及的籃框。 駐足在底下思考自己是否有離目標更接近一點? 久違的心流感覺 一次次地攻佔籃框累積著無數的失敗,雖然說失敗為成功之母,但在當下只感受到有如火上加油般的煎熬。 心中那把火不斷地燃燒,有如獵人裡的念力,讓身體周圍的熱氣開始奔騰,走進一個心流模式,每一刻的心跳都是如此的清晰,不斷地咚咚、咚咚~ 一時間世界好像都慢了下來只剩自己與自己的對話。 籃球與籃框的碰撞聲不段地提醒自己這場戰役尚未結束。 每一次的練習結束不斷反思自己能夠改進的地方,透過一次次地調整,慢慢撥雲見日看到前方清晰的道路,而學長的車尾燈依舊離我還很遙遠。 每次切磋都有種被霸凌的感覺QQ 但在成功進球時,著實有一種莫名的爽快感,小小地彌補我受傷的幼小心靈。 透過其他訓練來補足弱點 而灌籃這項運動對身體的能力要求極高,每當自己身體狀況不好時垂直跳高度落差就會非常大,因此平時的準備非常重要。 深蹲 用來累積健康的本錢,堪稱動作之王。 激活核心同時強化膝蓋,增加吸收落地衝擊的能力。 透過5下一組的堆疊,努力找回以往的實力(我的兩倍體重深蹲QQ)。 跑動力量的轉換 移動加速起跳,讓自己飛更高的秘訣,飛機也是這樣起飛上天,因此向世界上最會飛的物體借鏡準沒錯,透過水平的跑動,創造加速度轉換成起飛的動能。 Box jump 在對的時機點起跳出手,瞬間發力的感覺可以想像貓咪一躍而上的那種輕跳感。 聽別人說都很簡單,可是要讓身體體會到那種感覺卻是像解微積分一樣困難 這感覺就有如一休和尚的靈光乍現,可遇不可求,即便旁人說再多也得經過幾千幾百次的練習後才能掌握到一絲技巧。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shorts/0jCNqbw0W4w?feature=share 前進的路上,拖著covid-19的枷鎖 這段旅程,夾雜著疫情的影響,病毒也成為在前進時的拖油瓶。 即便打完疫苗的兩個月,身體似乎仍然在與體內的病毒取得平衡點,狀況起起伏伏,有如股市般上下的震盪。 熱愛從事運動的你,是否也有這種感覺? 在高強度運動後,免疫力異常地低下,以前半年看一次醫生,現在運動完就感覺身上的病毒在荼毒我! 異常的疲倦,好像身體隨時都要被擊潰。 肌肉力量也掉了不少,只求能夠健健康康的運動。 櫃子裡也放滿了大量維他命C發泡碇,來控制身體的發炎反應,雖然這樣對於運動成效有不利的影響。 但是為了維持工作狀態與規律運動,只好犧牲小我完成大我,先求安穩再求進步。 日後需要克服的難題 經過這段時間的磨鍊,慢慢體會到人生最稀缺的三種東西:時間、體力、專注力。 在忙碌的工作中,如何擠出時間來進行訓練? 在病毒與工作的消耗後,如何喚醒更多的精力來完成極限的挑戰? 在一次次的失敗中,如何專注在眼前的目標,不被負面情緒所干擾? 上述的問題中,我們可以找到無數的藉口來回答。 我不是最強的,但我是認真看待每一件我要做的事情! 我們努力走著前進著,一起成為失意時的夥伴,成功時的驕傲。

March 20, 2022 · 1 min · 王冠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