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造幸福家庭的關鍵秘訣:培養好習慣、減輕家人負擔!

時間來到了五月某日的早晨,跋山涉水到了聯合醫院的辦公室。 這一天是要幫長期照顧服務員上一堂的運動抒壓課, 她們是一群家中的父母或是伴侶有一些失智問題、臥床難以行動的照護員, 每天日復一日地照顧工作,長期下來對她們也是一件壓力山大的事情, 這次有機會教導她們使用按摩球與運動來改善身體的緊繃與不適感。 上課與她們對話的過程中,感受到照護生活的辛酸血淚。 尤其是原本活蹦亂跳的家人,現在卻連上廁所都必須靠他人把屎把尿。 反思到自己日後一定不要拖累家人,而這個關鍵就在於自己生活中所培養的每一個習慣。 或許我們會認為身體就是自己的,想做什麼、想吃什麼、想說什麼都是我的自由。 但是在未來,當我們因為不良習慣所產生疾病時,我們現在所謂的自由卻犧牲了家人未來的自由。 照護者與被照護者的一線之隔,為什麼會成為他人負擔? 人與人是依互關係,在法律上我們都被賦予扶養義務與責任, 無論是另一伴、小孩、父母,我們照顧他人,他們也有相對的義務照顧我們, 因此一個人身體的好壞,影響的不是只有自己,而是整個家庭甚至是整個家族。 該培養哪些好習慣? 飲食習慣 每次吃東西盡量挑選有蛋白質含量的食物或是搭配著吃, 買東西可以翻過來看一下營養標示的欄位, 盡量選購蛋白質含量高的食品, 好處是可以有效控制血糖,還能減緩肌肉流失。 蛋餅就好過燒餅油條 豆漿咖啡好過黑咖啡 豌豆餅乾好過洋芋片 運動習慣 運動不是萬能,但卻是可以讓健檢數據漂亮一點的方法, 試著在久坐的生活中安插進運動的片刻。 肌肉少、骨質疏鬆就多重訓 身體緊繃就多做瑜伽、游泳 體力差就多爬樓梯、騎飛輪 睡眠習慣 失眠大概是現在人生活中的大惡夢, 因此許多人會去尋求心理諮商的協助, 如果自己能夠培養規律的生理時鐘, 將有助於身體啟動睡眠的開關。 定時上床睡覺,定時起床 午覺限制在30分鐘內,避免影響晚上入睡 維持睡眠環境黑暗與涼爽 如何減輕日後對家人產生的負擔? 預立醫療決定書 面對特殊情況,例如:重度昏迷、癌症末期等,不再做延長續命的醫療手段。 一方面減輕自己躺在那動彈不得的痛苦,另一方面減少耗費家人的心力。 保險規劃 預先為可能產生的意外與疾病,購買足夠的保額,以減輕日後對家人產生的經濟負擔。 成為負責任的大人 我們現在的每個習慣、每個決定,在未來不應該累積變成他人的麻煩, 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人負責任的表現。 真正的自由或許不像我們既定印象中那樣的隨心所欲, 而是透過一個個良好的自律所建構出來的生活。

May 30, 2023 · 1 min · 王冠翔

獻給在運動路上遭受無數次挫折的你

莎莎醬為了準備自己即將迎來的比賽,每日下班不斷地努力練習著。 練習完回家都分不清,運動服上的是淚水還是汗水。 俗話說,失敗為成功之母,但失敗猶如一把雙面刃。 在走向目標的路上,也將她的信心切成了一片又一片的沙西米。 對自己的訓練表現感到不滿意、自責、愧對他人的期待? 如何調適內心巨大的挫折感? 使用第二人稱來與自己對話 當我們在訓練中面臨失敗時,心中常會浮現: 我怎麼這麼廢,才舉這麼一點重量! 我好爛,連個球都丟不好! 別人都爬得上去,為什麼我不行! 不斷地用負面語言,荼毒自己幼小的心靈,我們的自信心隨之臭酸掉了~ 今天換個角度想,當朋友面臨一樣的狀況時,我們會用怎麼樣的語氣與他對話? 會說哪些話來鼓勵他? 會給予他哪些建議? 試著用對待他人的態度來對待自己,我們並沒有不努力也沒有偷懶,只是身體每次的狀況本來就不一定。 今天的失敗不代表這段時間的努力都是白費的,成功的背後就是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失敗所堆疊出來的。 只是大家不習慣在社群媒體上表現出來而已。 失敗是代表著還有進步的機會 訓練中發現問題,代表對自己有更多的認識。 而這些問題也代表著機會,一個個解決它,自己就能變得越來越強。 如果都找不到問題,也就少了很多進步的機會,反而會迷失可以努力的方向。 試著一人分飾兩角對自己提問,將問題與答案寫下來: 目前訓練中遇到了哪些問題? 這些問題可以怎麼解決? 接下來要先解決哪個問題? 有誰可以尋求協助? 每次訓練的結尾,安排一點有趣的挑戰或收操 心理學中,有一個峰終定律(心理學家丹尼爾·卡納曼所提出),指的是我們容易用一次訓練的結尾,來評價這次訓練的好不好。 也許過程成功突破了好幾個挑戰,但如果是用失敗來當作結尾,我們就容易對自己感到氣餒。 覺得做完了一次糟糕的訓練,沒有什麼長進。 這個我在練習灌籃中,有很深刻的感受,因此現在訓練的結尾,一定都是用進球來結束一次的訓練。 在不同的訓練中,也會發現類似的編排,有時不見得是為了提升運動表現,而是透過完美的句點來滿足我們的成就感。 籃球訓練,有回家球或是大號三分球 瑜珈,有感恩身體、大休息 體適能課,有拉筋收操 認清訓練的意義為何? 訓練是指自己不斷地優化自己,解決身體的問題,讓自己朝目標更接近一點。 每次只要有進步一點點,就是一次成功的訓練。 狀況好的時候多push自己一點,狀況不好的時候就針對一些小問題做修正。 好的訓練目標是挑戰5次至少可以成功1次的難度。 如果挑戰了10次還成功不了半次,代表這次的目標設定對自己來說太難啦! 我們要當一名厲害的編劇,無論前面做的怎麼樣,請在訓練的結尾留下一個完美的ending,感謝自己身體今天的努力。

April 28, 2023 · 1 min · 王冠翔

202403

我們在不斷地接受外在資訊的同時,也在不斷地汲取壓力進到我們的身體中,看到他人去旅遊、吃美食、好身材、驚人的運動表現,總會心生羨慕,而這一點一滴的小訊息就像滴水穿石般穿透了我們的心靈。 尤其在社群媒體上滑到的是認識的人,累積的壓力會更大。 心理學上,人容易產生比較的心理,尤其是跟自己關係越密切的人。 當然並不是說見不得別人好,而是當這些壓力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,我們能否有效地去釋放它? 教學過程中,不乏遇到20到30幾歲的人開始出現自律神經失調、失眠,這些人在校成績很好、工作也很優渥,但我們成長的歷程中,卻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如何去調適壓力,只是不斷地灌輸"沒有壓力就不會成長",因此總是在身體潰堤才發現壓力值破表。 如何緩解壓力? 1. 停止input,做點output的事吧 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每當拿起手機可以想像手機不斷地傳line到自己的大腦中,螢幕上出現的各種文字、圖片、影片,每天上萬則訊息轟炸自己的腦袋瓜 嘗試編織一個提袋或圍巾,動手製作一些小東西。 自由抒寫,可以是每天的日記也可以是簡短的貼文分享,把自己腦袋中的想法釋放出來。 清理房間、做點運動伸展,簡單的身體勞動 2. 感官剝奪,讓身體重新開機 我們總共有六個感官能力,聽覺、味覺、觸覺、嗅覺、視覺、本體感覺,就像手機用久會鈍鈍的一樣,偶爾將它重新開機清除殘留的訊息,反而效能會更好,身體也是一樣試著找到可以將感官關掉的10-20分鐘,打開後會有種煥然一新的效果。 游泳 沈浸在水中,關掉本體感覺、聽覺、嗅覺 漂浮艙:浸泡在高濃度的鹽水中,讓身體像漂浮在死海,同時將所有感官關閉,如同進入一個黑洞,安靜到只剩下自己的心跳聲。 https://crossing.cw.com.tw/article/14358 https://orocor.co/products/52/floating 耳塞、眼罩:只需要兩個小道具就可以練習,關閉我們最常用的視覺與聽覺,試看看能否維持10分鐘不睡著! 3. 無聲無息,長吸長吐 呼吸影響我們的心律,心律影響著我們的情緒,所以簡單的呼吸練習也可以當成日常調整壓力的好方法,不良的呼吸,常常會感到呼吸短淺空氣只經過鼻子,吸氣吐氣不到2秒就感覺難受。 可以試著將雙手交叉放在胸前有助於你拉長呼吸的節奏,挑戰5秒吸氣5秒吐氣,平常可以調整的這個節奏,情緒也會平穩許多。 更進階可以達到無聲無息的境界,讓自己在吸氣5秒吐氣5秒的同時,不會聽見任何呼吸的聲音,這時肌肉的張力、血壓、心跳,也會進一步緩慢下來。 參考資料 Sensory deprivation chambers感覺剝奪艙,不僅可以清除運動後血液中積聚的乳酸(Morgan et al., 2013),還可以更快地將大腦轉變為積極休息和恢復的狀態(Ben-Soussan et al., 2013) 。 by NASM-CES ((65d5a09f-6b6c-49b0-974c-5930570d0377)) by 唐鳳15個關鍵詞 (highlights) ((65d5a09f-3504-437c-800e-1bb4d4616982)) by 唐鳳: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 (highlights) ((66022704-4eec-4934-b43c-9efcc58fd435)) by 健身者、運動員呼吸訓練全書 (highlights) ((65d5a094-16e1-4ff1-8155-412e404acfc6)) by 3.3秒的呼吸奧祕 (highlights)

March 29, 2023 · 1 min · 王冠翔

黑暗榮耀對於育兒的3個啟發

黑暗榮耀描述一位女學生在學校遭受同學霸凌的故事,一道道電卷棒燙下的傷痕,讓人的心猶如刀割般的刺痛。 尤其她在尋求大人協助時,卻沒有人可以幫助她,顯現出了權貴至上的社會無奈,讓主角數度想了斷自己的生命。 我想這部韓劇這麼扣人心弦,某部份是因為我們曾經都經歷過、親眼目睹過霸凌事件。 腦海中深沈的記憶,被戲劇一點一點地剝開來,憐憫、痛苦、憎恨、委屈,無數地情緒激盪在腦海裡。 在以前學生時代,打罵教育蔚為主流,老師會打人、家長會打人、同學會欺負人。 大家比的是誰的拳頭比較大,那發育比較慢的人,可就比較慘了。 回想剛上國中時只有143.4公分36公斤,簡直就是大隻佬同學的玩物,好險坐在第一排粉筆灰吸多了,後來很快長到了168公分,有點力氣可以反抗這些奇怪的行為。 把同學抓去擠在牆角摩擦 脫褲子 偷課本、偷考卷、偷吃便當 而過去已成追憶,看向未來如何教會小孩面對霸凌或是避免成為霸凌者呢? 1. 仔細聆聽孩子所分享的事(求助的訊號) 也許大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,卻會在小孩心中留下長期的創傷。 很多時候,小孩遭受霸凌,只有他們自己知道。 一開始他們可能會透過寫聯絡簿日記(我寫過,但真的沒人鳥我QQ)、口頭分享,但如果父母一再忽視,小孩心中的信任存摺就會慢慢流失,不再向父母談論他們所經歷的事情,因為他們認為父母不會聆聽他們或不會幫助他們。 因此,父母應該主動聆聽孩子的分享,並認真看待他們所說的事情,並用更多提問來了解事情的全貌。 鼓勵孩子談論他們所經歷的事情,並承諾協助他們解決問題。 2. 學會自我保護 以前常說”打不還手,罵不還口”是對的嗎? 法律上都有正當防衛了,為何被同學欺負還要莫不吭聲呢! 回想起《1Q84》小說裡的主角,在健身房教授女生如何有效攻擊男生陰部的訓練,結果大受學員歡迎。 當然反擊不一定是最好的解決方法,但學習一些技擊類運動來保護自己也是很重要的養成教育。 或許及早做肌力訓練,累積點力氣也是不錯的選擇。 小時候為了對抗力氣大的同學,開始每天做伏地挺身、引體向上、仰臥起坐,最終成功擺脫被蠻力霸凌的泥沼。 3. 練習言語表達情緒 指導小孩練習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想法,而不是用哭鬧、丟東西、肢體攻擊來呈現。 在日後求學中,比較有能力來面對同儕間的爭執。 平時也能透過故事、小說的閱讀,讓他們看到不同的社會面向,學會更好地傾聽、表達和理解不同的人。 避免丈著自己的優勢來欺負其他人。 結語 霸凌這件事,不單單出現在求學時期,每個人生階段都有可能遇到有學校霸凌、職場霸凌、家庭霸凌。 學習自我保護與尋求外界協助是很重要的養成教育,心理學上常說,現在的許多行為與表現都深受小時候的經歷所影響。 因此,預先為可能發生的霸凌做好準備,可能會比考了多少分數對人生的影響更深更遠。 畢竟,霸凌就像地震一樣,我們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來,如果沒有預先做好準備,人生必定會天翻地覆。

March 29, 2023 · 1 min · 王冠翔

重訓5步驟,30分鐘內完成一次有效的訓練

我們都知道運動對身體很重要,但每次想到去健身房運動就覺得累。 尤其面對人滿為患的場地,光是等待課表上的器材不知道又浪費了多少光陰。 但其實掌握了大原則,我們可以很有效率地完成訓練,並將省下的時間拿來追劇、耍廢、享受人生。 所謂的到健身房運動,只要記得兩件事情,肌力訓練+體能訓練: 肌力訓練 = 舉起數字夠大的重量 體能訓練 = 讓心臟跳快一點,刺激心肺功能 只要完成這兩項任務,基本上就是一次有效的訓練。 通常槓鈴與機械器材是比較能做到大重量的訓練,而啞鈴與壺鈴次之。 健身房裡每個器材都會標示重量,根據當下的環境找到自己可以拿起最大的重量來練習。 心肺訓練部份,選定一個有氧器材,只要做的夠快,都能夠有效提高心跳率,讓人氣喘如牛。 訓練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:熱身有氧6分鐘 一般運動中心或是健身房,在下班的尖峰時刻,可能沒有太多空間提供我們使用滾筒或是動態伸展。 此時簡單的心肺器材,可以是替代方案,讓我們有效的提升肌肉溫度,避免肌肉拉傷。 滑步機 飛輪 跑步機 划船機 同時可以利用這段時間,觀察一下健身房目前器材的使用狀況。 選定好可用的器材與空間,減少等待的時間。 第二步:觀察場地有哪些可以使用的器材? 槓鈴:對於女生而言,搬動上較為吃力的一個器材,因此在肩推不到20公斤前,可以請人幫忙放到深蹲架上。 深蹲架:可以用來做深蹲、臥推、引體向上、肩推。 史密斯:適合單腳蹲、肩推。 啞鈴:百搭的器材,有它就可以全身都練到。 壺鈴:重心比較特別的器材,手在抓握的時候要避免折手腕。 機械器材:每一台練的肌肉都不同,要學會去看說明書跟調整器材。 看準當下可以使用的器材後,就可以決定訓練的動作了! 第三步:從下半身訓練開始 下半身訓練容易使用到最多肌肉,所以優先執行會是一個cp值最高的選擇。 根據現場環境,找到一個自己可以負荷較大重量(數字)的器材,以下使一些常見的選擇: 槓鈴:深蹲、硬舉、分腿蹲 六角槓:硬舉 腿推機 啞鈴:分腿蹲、RDL 壺鈴:分腿蹲、硬舉 根據器材選擇一個動作,每組6下,重量循序漸進的增加,直到自己感覺到吃力時,再多做一組,基本上就完成下半身的鍛鍊。 第四步:上半身訓練 大部分的人都有駝背的問題,可以先做背部的訓練幫忙改善肩膀活動度: 輔助器材引體向上 槓鈴:划船、坐姿引體向上 啞鈴:划船 Cable:滑輪下拉、划船 根據器材選擇一個動作,每組6下,重量循序漸進的增加,直到自己感覺到吃力時,再多做一組,基本上就完成上半身的鍛鍊。 第五步:心肺訓練3分鐘 一開始熱身的有氧器材可以拿來重複使用,只是在這個階段,目標是刺激心跳的速度,希望能達到80-90%。 方法是透過短時間快速衝刺。 訓練課表 3分鐘: 先用1分鐘暖身,熟悉器材有無需要調整的地方,例如:高度、阻力 加速20秒 休息1分20秒 再加速20秒 這樣看似簡短的訓練,實際操作起來也是很有挑戰性,同時對於改善心肺功能是非常很有幫助的! 最後的提醒 對於動作不熟悉的初學者,可以預先將動作拍成影片放在手機裡,這樣當忘記動作名稱跟姿勢時,可以快速的查詢。 身體每天的狀況都不同,不用執著於要舉得比上一次更重。 把握大原則,找到可以做的重的器材以及讓人喘的有氧器材。

February 27, 2023 · 1 min · 王冠翔

返鄉過節,比營養品更有價值的伴手禮

每逢佳節倍思親,過年長假可以說是一年之中與家人相處時間最長的時光。 久違不見的奶奶,頭髮是否又更白一些? 久違不見的爺爺,活動是否又慢了一點? 久違不見的父母,是否還有與孫子玩樂的活力? 返鄉過節,不是奉上紅包就是思考著要準備什麼樣的營養品給他們補補身體,滴雞精、綜合維他命、亞培安素….等。 補足精氣神,讓他們可以充滿活力地對我們嘮叨。 除了伴手禮外,還能帶給他們什麼呢? 不妨善用這10天的連假試著讓他們活動起來~ 可以做什麼? 外出參拜走春 簡單揮拳的有氧運動 可以教教他們深蹲、硬舉,來學習應付生活中搬重物的任務 提高運動動機的100種方法: 將包紅包的習俗轉換成趣味的運動小遊戲 深蹲1下20元 打靶1拳10元 限時內完成的次數就能兌換相對應金額的紅包 與孫子玩丟球的小遊戲 鼓勵攝取天然的食物 水果、優質的白肉(魚肉、雞肉)都含有很充足的營養素也好消化,絕對勝過許多保健食品。 長輩在平時的生活中,常常會因為怕麻煩、沒胃口,三餐就隨便吃點麥片、麵包、奶茶…等。 簡單省事的飲食,常常都是營養不均衡,對於年長者而言反而加速肌肉流失與腦袋的退化。 不妨透過返鄉時,觀察一下家人的飲食習慣。 趁著過年期間,準備大魚大肉,藉機培養正確的飲食觀念。 腦袋動一動 退休後的生活,腦力的使用就減少很多,藉由年節小活動,順便測試一下家人腦力如何吧~ 記憶力考驗:撲克牌釣魚遊戲 數字計算:十八骰仔 反應力挑戰:撲克牌心臟病 年齡不是枷鎖,能力所及的事就放手讓他們做 新的一年就從有價值的相處開啟 雖然久違不見已經是一件讓長輩歡天喜地的一件事,但一起參與上述有挑戰性的活動,將讓他們一整年回味無窮。 高齡化時代是這個世紀才有的現象,過去很少人可以活到這麼高的年齡,我們也沒有歷史可以當作借鏡。 因此這一輩的爺爺奶奶並不清楚,自己這把年紀還有能力做些什麼? 身為晚輩的我們則容易過度保護他們,預先認定無法做這個、不能做那個,請他們在一旁休息就好。 但身體就像機器,越不用反而壞的越快。 在過年期間,建立一些正確的飲食習慣,同時邀請他們參加年節的賭博小遊戲。 藉由親子活動的機會,讓他們重新感受到自己還是有能力可以面對挑戰,以及感受到勝利所帶來的歡愉感~ 不僅提升了生活的趣味,也幫助他們的身體朝好的方向前進一大步!

January 21, 2023 · 1 min · 王冠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