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坐導致骨盆前傾?3個簡單動作幫你改善

久坐是健康的殺手,會導致屁股鬆弛和下背不適,所以每隔一段時間最好起身活動、伸展一下。 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動作就是伸個懶腰和彎腰摸一下腳趾頭,看看自己現在到底有多緊。 此時會感受到大腿後側非常緊繃!就不自覺往下多摸幾下,希望可以拉開它。 但我們回過頭想一下,坐著其實就像按摩師在按壓我們的肌肉一樣,我們按壓了一整天屁股跟大腿後側,照道理應該是鬆到不行,怎麼還會讓人覺得緊繃呢? 從下面圖中肌肉連接的位置,可以看到大腿後側有兩條肌肉是連在我們的坐骨與小腿骨頭上,如果它今天縮短變得非常緊,它是會把骨盆往下拉產生後傾,但我們比較常見的問題是骨盆前傾,大腿後側被拉太長而感覺到緊繃。 繼續伸展只會感覺到更緊而已,就像我們拿條橡皮筋不斷地把它拉長,最後鬆弛了骨盆前傾反而更嚴重,甚至薦髂關節也會開始不舒服! 如何檢測是否骨盆前傾? 1. 靠牆測試下背與牆壁的空隙 正常的腰椎大概會有30度的彎曲,簡易的測試是靠著牆壁,把手背貼在腰後方。 如果還有很大的空隙,代表骨盆有前傾的問題。但這個會因為每個人臀部大小不同而產生誤差,可以搭配下面第二個動作做重複確認。 2. 坐著的時候,感受重量是否壓在坐骨上 找一張較硬的椅子,透過前後移動骨盆,坐起來特別硬跟不舒服的位置就是我們的坐骨。 如果需要往後移動骨盆才能找到坐骨,代表骨盆前傾。 如果需要往前移動骨盆才能找到坐骨,代表骨盆後傾。 如何改善骨盆前傾? 既然我們長時間都需要坐著,今天提供3個可以坐著練習的動作來矯正骨盆前傾的問題 1.調整坐姿 延伸上面的檢測動作,坐著的時候盡量感覺自己的重心是壓在坐骨上面,可能會相對費力,但這代表我們在持續使用核心肌群用力,如果座墊太軟可以先用硬的椅子來找一下骨盆坐正的位置在哪裡。 2.訓練大腿後側的肌肉 長期久坐被壓住的肌肉,容易血液循環不好與無力,透過簡單的運動練習,一方面矯正骨盆,另一方面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環有助於降低靜脈區張的問題。 動作要點:骨盆坐正,用腳掌踩住地板向後滑動,用力的同時吐氣會自然地骨盆後傾,手摸大腿後側感受肌肉收縮,進階版可以維持單腳用力,另外一腳做往上抬的動作。 3. 伸展腰部與屁股 久坐容易產生側邊臀部與腰部的緊繃,透過翹腳轉身的伸展,可以拉開容易導致骨盆前傾的肌群。 結語 人的身體不存在完美的姿勢,對身體最好的良藥就是活動,而身體會發生問題與不舒服,通常就是卡在了某一個動作無法改變,例如長時間的骨盆前傾,導致該骨盆後傾的時候做不出動作,而下背過度代償而受傷。 因此我更希望提供給大家的是去認識自己目前的身體姿勢,學習控制肌肉在不同姿勢間轉換,而非單純去伸展肌肉,對於實質的健康才更有幫助,第一點學會分辨自己的骨盆位置,第二點學會控制骨盆穩定的關鍵肌肉(腿後肌群)。 只要掌握這兩點,就可以有效降低骨盆前傾所導致的不舒服。

May 30, 2024 · 1 min · 王冠翔

告別軍人式挺胸:輕鬆解決肋骨外翻和肩頸痠痛

從小生長在眷村的大雄,時常調皮搗蛋拿石頭砸破鄰居家的窗戶,爺爺總是罰他頭頂頂著臉盆罰站。 久而久之,身體就像憲兵一樣挺拔。 不認識他的人,一看見他的姿勢總以為他是個氣拔山河力蓋世的男子漢。 殊不知遇到胖虎還是只能哭著回家找媽媽。 漸漸地他時常感覺胸口悶悶(可能常被揍的關係),身體也像穿了鎧甲般難以活動。 三天兩頭就感到肩頚緊繃與落枕~ 這樣的姿勢其實違反了人體的出廠設定,過度挺胸會導致肋骨外翻讓身體更難轉動、搭公車舉個手還會肩膀痛。 有些人甚至會聯帶引起骨盆前傾導致下背痛,日常生活中總是綁手綁腳的。 判斷有無肋骨外翻的問題 1.上背直挺挺 從側面照鏡子,如果發現上背看起異常的筆直與挺拔,代表肋骨往外翻掉了,正常胸椎其實是有點C型彎曲,外觀看起來應該是圓弧狀,如下圖所示。 2.轉身困難 坐著轉身拿東西都覺得困難,例如坐在馬桶上轉身要拿衛生紙的時候,馬上就卡住,也是一個典型肋骨外翻的症狀。 走路時則會發現人像身穿鎧甲非常挺拔,身體無法左右轉動,只有手在前後甩。 3.聳肩呼吸 呼吸很短淺,吸氣不到2秒就感覺吸不到氣,手放在肩膀上會發現較明顯的聳肩式呼吸。 改善肋骨外翻的方法 確認自己有肋骨外翻的問題後,可以透過上半身伸展搭配呼吸來矯正這個問題! 透過呼吸來幫助身體旋轉更大的角度,有效矯正肋骨回到正確位置。 透過上背部吸氣擴張,幫助伸展肩頚肌肉,幫助肋骨回到中立位。 改善呼吸方式,好的呼吸是將肋骨往前後左右擴張,減少上抬肩膀的幅度。 訓練中的注意事項 1. 硬舉 Deadlift 起始動作維持有點駝背的感覺,維持胸椎C型弧度,切記站直時,還是要保持住胸椎的位置不要過度將身體往後仰,過程中會感覺到腹肌在用力。 2. 肩推 Shoulder Press 向上推時,透過吸氣來讓肋骨完整的擴張提升穩定度,有助於減少過度挺腰和肋骨外翻的問題產生,對於容易肩膀夾擠的人,也能因為擴張後關節空間變大有效改善。 3. 划船與引體向上 Row and Pull up 忘掉挺胸夾背這件事情,維持些微駝背的感覺執行動作,這個姿勢下背部肌肉能夠更容易出力,同時吐氣來誘發更多腹肌來抓住肋骨避免外翻。 結語 體態在心裡學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性格與氣場,從小就被灌輸要抬頭挺胸打起精神,許多人也培養成了習慣,而在訓練的過程中,也一直把"挺胸夾背"當成金科玉律。 但身體是活的,並沒有所謂好的姿勢,只有靈活的身體,當我們過度維持在一個理想的姿勢時,就形同把身體套上一副枷鎖,原本以為的好習慣卻是造成日後各種身體不適的開端。 就像電視廣告常說的,靈活才是關鍵! 靈活的身體比起好的姿勢更加重要! 參考資料 Postural Restoration ...

April 29, 2024 · 1 min · 王冠翔

壓力滿載時代的自救指南:有效釋放壓力的三大策略

我們在不斷地接受外在資訊的同時,也在不斷地汲取壓力進到我們的身體中,看到他人去旅遊、吃美食、好身材、驚人的運動表現,總會心生羨慕,而這一點一滴的小訊息就像滴水穿石般穿透了我們的心靈。 尤其在社群媒體上滑到的是認識的人,累積的壓力會更大。 心理學上,人容易產生比較的心理,尤其是跟自己關係越密切的人。 當然,這不是說見不得別人好,而是當這些壓力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,我們能否有效地去釋放它? 教學過程中,不乏遇到20到30幾歲的人開始出現自律神經失調、失眠,這些人在校成績很好、工作也很優渥,但我們成長的歷程中,卻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如何去調適壓力,只是不斷地灌輸"沒有壓力就不會成長",因此總是在身體潰堤才發現壓力值破表。 如何緩解壓力? 1. 停止Input,做點Output的事吧! 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每當拿起手機可以想像手機不斷地傳Line到自己的大腦中,螢幕上出現的各種文字、圖片、影片,每天上萬則訊息轟炸自己的腦袋瓜,不斷地輸入訊息的同時,我們卻鮮少將腦袋中的思緒Output出來? 試著在生活中多增加一點Output的活動。 嘗試編織一個提袋或圍巾,動手製作一些小東西,透過自己的努力產出一些有意義的東西。 自由抒寫,可以是每天的日記也可以是簡短的貼文分享,把自己腦袋中的想法釋放出來。 整理環境、清理房間,透過清理行為讓自己更清楚想要跟需要的是什麼,也是在練習清理腦袋不重要的雜訊。 2. 感官剝奪,讓身體重新開機 我們總共有六個感官能力,聽覺、味覺、觸覺、嗅覺、視覺、本體感覺,就像手機用久會鈍鈍的一樣,偶爾將它重新開機清除殘留的訊息,反而效能會更好,身體也是一樣試著找到可以將感官關掉的10-20分鐘,打開後會有種煥然一新的效果。 游泳:沈浸在水中,關掉本體感覺、聽覺、嗅覺。 漂浮艙:浸泡在高濃度的鹽水中,讓身體像漂浮在死海,同時將所有感官關閉,如同進入一個黑洞,安靜到只剩下自己的心跳聲。 戴著耳塞和眼罩冥想:只需要兩個小道具就可以練習,關閉我們最常用的視覺與聽覺,試看看能否維持10分鐘不睡著! 3. 無聲無息,長吸長吐 呼吸影響我們的心律,心律影響著我們的情緒,所以簡單的呼吸練習也可以當成日常調整壓力的好方法,不良的呼吸,常常會感到呼吸短淺空氣只經過鼻子,吸氣吐氣不到2秒就感覺難受。 可以試著將雙手交叉放在胸前有助於你拉長呼吸的節奏,挑戰5秒吸氣5秒吐氣,平常可以調整成這個節奏,情緒也會平穩許多。 更進階可以達到無聲無息的境界,讓自己在吸氣5秒吐氣5秒的同時,不會聽見任何呼吸的聲音,這時肌肉的張力、血壓、心跳,也會進一步緩慢下來。 結語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,我們享受前所未有的科技便利,想學任何知識只要連上網路就有取之不盡的資源,然而,隨之而來的是要在這個社會競爭,就得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。 曾經,會說英語是個優勢,但現在卻是基本要求。曾經,會用文書軟體是個優勢,但現在卻要懂的用AI。 要在社會中立足不再那麼容易,我們深怕自己隨時可能被取代,不得不督促自己成長。 壓力,這股無形的毒素慢慢地侵蝕著你我的身心,因此找到釋放壓力、解毒身心的方法,是個不容小覷的任務。 參考資料 Sensory deprivation chambers感覺剝奪艙,不僅可以清除運動後血液中積聚的乳酸(Morgan et al., 2013),還可以更快地將大腦轉變為積極休息和恢復的狀態(Ben-Soussan et al., 2013) 。 by NASM-CES 一個人時,聽一些不會叫你去行動的Podcast或音樂,我覺得很有助於放鬆。 by 唐鳳15個關鍵詞 (highlights) 一個成熟的網路公民,要能接受資訊也要能創造內容。 by 唐鳳: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 (highlights) 呼吸具有雙向性,意思就是呼吸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狀態,而心理狀態也會反過來影響呼吸。 (Page 271) by 健身者、運動員呼吸訓練全書 (highlights) 當呼吸的長度和每分鐘的呼吸次數剛好達成一種詭異的平衡時,呼吸節奏最有效率:即吸氣5.5秒再吐氣5.5秒,等於一分鐘大約呼吸5.5次跟 《玫瑰經》的節奏一樣。 (Page 116) by 3.3秒的呼吸奧祕 (highlights) 接近死亡的「感覺剝奪」體驗:躺在「漂浮艙」的鹽水中,無光無聲地放鬆──腦袋感覺不是自己的! 漂浮特殊水療

March 28, 2024 · 1 min · 王冠翔

早晨起床脖子痛?快速緩解頸部緊繃的三個動作!

一大清早起床,窗外到鳥鳴聲開啟了一天的序幕,每每遇到有陽光的日子總是令人神采奕奕,但今天一要起身,才發現脖子怎麼像被點穴動彈不得,心想待會是要怎麼騎車上班!? 惱人的脖子痛除了活動起來難受以外,還會讓人整天頭昏腦脹的。 三個伸展動作快速緩解緊繃? 簡單的口訣就是:頭先側一邊,歪頭、抬頭、低頭! 脖子往左卡就伸展右邊,往右卡就伸展左邊。 如果判斷不了,就兩邊都伸展! 要伸展左側,就將左手放至於腰後,有助於固定住肩膀,讓肌肉更有效的被伸展。 1. 側歪頭 頭彎向卡住那一邊,把耳朵往下拉,眼睛繼續直視前方,拉到感覺緊繃的位置停留30秒。 2. 側抬頭 頭彎向卡住的那一邊,將下巴抬向另一側,感受到脖子前側有緊繃感後維持30秒,可以用手輔助將額頭往後拉會感受更明顯。 3. 側低頭 頭彎向卡住的那一邊,將頭轉向自己腋下的方向,眼睛同時向下看,可以用手輔助將頭往下壓停留30秒。 示範影片 落枕時,伸展的是哪些肌肉? 1. 上斜方肌 拿個東西、抬個手就容易聳肩的人,容易過度使用這條肌肉,也就是廣告上常出現肩頚頂扣扣的位置。 簡單按壓紅色點點可以減緩緊繃。 2. 提肩胛肌 緊張或很冷時會縮緊的肌肉,或是電腦用久的人,日常累積得緊繃,也可能導致一覺醒來就落枕。簡單按壓紅色點點可以減緩緊繃。 3. 胸鎖乳突肌 位於脖子前側,最容易被忽略的肌肉,主要是拿來轉頭與低頭的功能,所以落枕時轉頭卡住,可能就是這條肌肉太緊了。 簡單按壓紅色點點可以減緩緊繃,周圍有神經與血管,按壓時力道盡量放輕。 落枕的原因是什麼? 1. 壓力大身體緊繃 白天生活或工作壓力太大,夜裡容易翻來翻去睡不好、做惡夢、磨牙,累積一整夜後,肌肉就會變得緊繃,可以嘗試睡前寫日記、塗精油、冥想、伸展,來降低身體的緊繃。 2. 枕頭無法讓頸部放鬆 市面上百百種枕頭,不同材質、不同形狀,試躺過數十種款式後,發現自己比較適合羽絨與羽毛混搭的,兩側使用羽毛提供側睡時的支撐,中間使用羽絨可以更服貼頸部後側,其他材質我躺下脖子就會不自覺用力,所以不論價格貴還是便宜,重要的是自己躺上去後能夠感受到脖子肌肉是放鬆的。 3. 呼吸太用力,導致胸鎖乳突肌緊繃 平時好的呼吸是透過腹部游泳圈的位置變大變小來幫肺部打氣,呼吸不良的人容易聳肩呼吸以及打呼,睡了一夜肩頚變緊也容易導致落枕,可以練習呼吸時使用鼻子,放慢呼吸,輕柔無聲。 參考資料 NASM-CES 運動解剖學 激痛點按摩全書 (highlights) 從此不打呼 (highlights)

February 29, 2024 · 1 min · 王冠翔

耳鼻喉科醫師推薦,改善臉型你必須要做的翹唇運動!

雅婷,一位身材豐腴的中年婦女,為了處理困擾已久的智齒決定前往牙科診所將它連跟拔除,滿心期盼的這一天終於到來,2023年12月31日要解決這個煩人的小玩意,躺上診療台燈光照下的那一刻,似乎有種聖光譜照的救贖感。 但愉悅的心情就僅止於此刻~~ 平時引以為傲的櫻桃小嘴,在醫生放入嘴部擴張器瞬間,下巴感覺已經不是身體的一部分,無處安放的舌頭也在嘴中不停地顫抖。 牙助提醒:「用鼻子呼吸!用鼻子呼吸!」 但不知道已經吞下了多少口治療過程中的污水。 治療過後,口中未退的麻藥,讓嘴巴就像漏水的屋頂,涓涓細流的口水不斷地流出,吃東西也難以下嚥。 平時不曾注意到的口腔肌肉,竟然在一次看診中讓自己留下一次慘痛的經驗。 我們都聽過一個成語叫唇槍舌戰,可以得知嘴唇跟舌頭之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,一方面對我們呼吸、咀嚼、吞嚥,很重要之外,另一方面也會影響整個臉型的輪廓與脣形。 以下透過簡單的運動練習,不會輸給每天擦拭的抗皺瘦臉保養品,還能有效改善呼吸道健康以及頭痛問題。 1. 嘴巴要張多大才正常? 正常嘴巴口徑大小,大約可以放進三根手指頭的幅度,代表自己顳顎關節(TMJ)有足夠的活動空間,而缺乏活動度的人,代表周圍肌肉很緊繃,容易產生張力性的頭痛或是眼睛被湊過一拳的緊繃感。 2. 好的舌頭姿勢在哪裡?重要性是什麼? 舌頭要能自由的堵住咽喉以及放置在上顎位置,這個能力主要是幫助我們打開呼吸道,讓空氣更容易透過鼻子流通,減少喘不過氣的窒息感,同時擺位正確還能協助頭顱往上提高,有助於改善烏龜頸的問題。 3. 如何練就安潔莉娜裘莉的翹唇? 嘴唇肌肉的控制,是我們最常忽略的一塊肌肉,常常會看到有人看電視時嘴巴開開,睡覺時嘴巴也張很大,記得有次看到同學打瞌睡蚊子不偏不倚飛進他的嘴裡,真的很令人永生難忘。 a.練習舌頭沿著牙齒畫圓,記得同時緊閉雙唇。 b. 練習舌頭在嘴巴外面畫圓,嘴唇還是要包覆住舌頭。 c.嘴唇肌肉鍛鍊,可以使用手指拉扯嘴唇給予阻力來取代道具。 結語 隨著我們吃下的食物越來越精緻,少了許多使用口腔咀嚼的機會,而日積月累的壓力則讓我們時時咬緊牙關往前進,造就了許多口腔肌肉的失能與緊繃,進而引發頭痛、焦慮、喘不過氣、睡眠品質低下,讓許多人只能依賴著止痛藥與安眠藥來度日,希望透過簡單的運動與小知識,協助大家重新獲得翹唇的同時,也能更輕鬆地呼吸。 好的免疫力需要好的睡眠, 好的睡眠需要好的呼吸功能, 好的呼吸功能需要好的唇舌控制。 參考資料 Jaw And Body Connection 從此不打呼:耳鼻喉科醫師親傳,免開刀、免呼吸器自療秘笈大公開 舌こそ最強の臓器

January 31, 2024 · 1 min · 王冠翔

阿花的日行2萬步秘笈-寶可夢達人如何維護腳部健康

阿花是名年過60的資深寶可夢玩家,為了解鎖關卡,不惜日行2萬步。每當聽見地板發出唰唰唰的聲音,就知道她又抓完珍奇異獸凱旋歸來。這麼認真的阿花在朋友間的走路榜上總是名列前茅,但她卻有著一身腳毛病。生產三個小孩的她,核心力量已所剩無幾,不良的走路動作更讓臀肌功能失常,一連串的影響使得下半身的腳毛病不斷地浮現。 俗話說,做人要腳踏實地。這樣會不會翻轉人生我是不確定,但平時腳不踏實地,可以確定的是腳踝不穩定會很容易翻船。 如何判斷自己的腳掌是否健康? 1. 單腳站立 觀察腳趾是否能壓住地板維持單腳站立30秒,除了時間以外,身體可以不動如山也代表腳掌越健康。 2. 檢查鞋子磨損的位置 拿出穿過一段時間的鞋子,檢察鞋跟外側與鞋頭的內緣是否有磨損的痕跡。如果只磨到其中一個或都沒磨到,代表平常的走路動作有很大的問題,長時間走路或久站後會產生許多下肢毛病。 如何練習來改善腳部功能? 1. 赤腳練習腳趾控制 只用腳跟站立會產生浮趾的問題,間接產生核心無力。透過簡單的腳趾控制運動,訓練每個腳趾像手指一樣靈活控制,並提醒自己平時站著時腳趾頭要稍微出力下踩。 2. 赤腳練習扶牆墊腳尖 划船或游泳時,我們前進的動力來自手往後推的力量。在陸地上,我們也是依賴腳趾往後推。透過墊腳練習培養足夠的力氣,讓每次走路時都能有效推蹬,用到更多屁股的肌肉。 3. 赤腳練習大腿與小腿力氣 除了腳趾外,腿部肌肉也很重要。隨著年齡增長,肌肉流失過快會容易產生軟腳問題。透過分腿蹲提升腳部力量,對平衡大有幫助。覺得簡單可以加入前腳墊腳尖的動作,訓練效果直接加倍。 結語 我們的腳掌不是藏在鞋子裡就是藏在鍵盤底下,每天使用到它,我們卻很少正眼直視過它。它不像手指有機會按按手機、滑鼠、鍵盤,久而久之它就慢慢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。想起上老人課時,有位奶奶總是喊著:「我的腳趾頭怎麼都不聽話。」不聽話的腳趾,經過大量的行走,容易導致腳底發炎、膝蓋不適、腰部痠痛等毛病,透過上述內容,讓大家透過簡單的練習,重新找回踏實的感覺。 參考資料 練腳掌是最好的復健! (highlights) 自己的腳痛自己救 (highlights) 「正確走路」好重要!4個步驟 快速矯正你的走路姿勢 Foot and ankle biomechanics during walking in older adults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

December 29, 2023 · 1 min · 王冠翔